黑洞漫遊 烘焙筆記

黑洞漫遊 烘焙筆記

            
 

「瓜地馬拉、波旁品種、烤堅果與焦糖的甜感」


這樣的介紹很常見,也的確精準,但我們始終在尋找新的角度分享手上的這杯咖啡___這當然不是要推翻品種和風味描述的必要性,而是進一步說說每款豆子的獨特性。


notesoncoffee3-03


這季,我們以「黑洞漫遊」為主題,選擇一些還未被完全定義的豆子,不全然是經典款或高話題度,而是那些我們認為像宇宙黑洞一樣,具有潛在張力、值得被人們花點時間了解的單品。                  

譬如在掸邦高地的緬甸農民用新興的厭氧處理法為這片曾被低估的土地發聲,像是靜默運行的黑洞:他們的革新很小,卻無聲地改變了整個緬甸咖啡的走向。                   

而針對這款單品,烘豆師選擇稍微收斂已然爆發的香氣,讓整體風味不只發酵味獨佔風騷,酸甜得以明確之下,成就一杯不高調卻獨有風格的新選擇。


         
beans2
             


另外,我們也選擇了來自泰國清萊的水洗豆,許多熟悉泰國豆的人喜歡它們明亮輕盈的調性,但我們反其道而行,決定走向深焙,讓木質氣息慢慢展開,一如深邃的恆星黑洞,靜默而有力。在被慣性期待淺中焙清爽調性的豆款中,找到可以耐心品味的沉穩與深邃,也是烘豆師刻意為之的反差,這是一種信任 :相信咖啡能以不同方式訴說故事。

                       

光是這兩款咖啡,便在這季的選豆裡揭示了不同的靈感取向:一個是突破傳統、帶來新的可能;一個是重新定義已知,將熟悉拉向未知。

                       

這樣的安排不只是基於風味的考量,也呼應了我們對這季主題的想像—黑洞不見得需要被完全理解,不必一次就懂它們,就像宇宙本身,它的魅力正來自那些始終等待探索的部分,

                       

一如我們從不追求一致的答案,而是在每次烘焙中尋找靈感,找到這支豆子此時此刻最適合說的故事。我們把這些咖啡組成一場漫遊,輕盈的、沉靜的,或是強烈爆發的,讓你在某個瞬間停下來—對著深不見底的黑洞,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正站在某個未被完全理解的邊界。 即便這杯咖啡只是你日常中的三分鐘,但它可能帶你走得比想像更遠。




手沖5 (1)